提到台灣富豪十大排行榜中,這個人相信你一定不陌生郭台銘,但他如何白手起家,如何當上曾經的台灣首富? 相信你一定很陌生!這個男人他的成功祕訣是甚麼? 又如何一手打造出世界工廠-鴻海?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人的厲害之處。
個人經歷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的台灣彰化縣,是一位著名的台灣企業家和政治人物。他是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該公司的董事長。鴻海集團是一家全球化的電子製造服務公司,總部位於台灣,擁有超過1.1萬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鴻海在全球範圍內設有超過200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員工總數超過一百萬,分佈於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工廠分布
中國大陸:鴻海在中國大陸設有超過20個省份的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是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
台灣:鴻海在台灣設有多個工廠和研發中心,其中包括了公司總部和主要研發中心。
美國:鴻海在美國設有多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包括了加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俄亥俄州等地。
墨西哥:鴻海在墨西哥設有多個工廠和研發中心,主要生產消費電子和通訊設備。
日本:鴻海在日本設有多個工廠和研發中心,主要生產電子產品和零部件。
歐洲:鴻海在歐洲設有多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主要生產消費電子、電腦和通訊設備等產品。
創業歷程
郭台銘在1974年創立了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當時他只有24歲。初期以十萬元的身家,在台北縣開設一間「鴻海塑膠工廠」,從此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步。那時,該公司僅有15個工人,他們製造的是用於電視的塑膠零件,例如按鍵
他開始的時候是在自家的小作坊裡,生產電子零件和組裝電子產品。剛開始的幾年裡,他的公司只有幾個員工和一些基本的設備。但是他一直保持著創新的精神和奮鬥的決心,不斷拓展業務範圍,尋找新的機遇和市場。
80年代初期,郭台銘靠著塑膠工廠的積累,把所有的資金都用在了日本的一條先進的流水線上,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用在了電腦上,並在一九八五年創立了富士康品牌。 80年代末期,郭台銘把眼光投向了大陸,而在一九八八年,富士康的首座工廠在深圳建立。鴻海精密,在3C代工行業,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大公司了。
隨著公司不斷發展,郭台銘開始嘗試向外拓展業務。他先是開始為美國一家電子公司代工,之後又開始與日本和歐洲的公司合作。他在合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逐漸提高了自己的製造技能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礎上,他開始進軍電腦、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製造和組裝領域,也開始向供應鏈的其他領域拓展,如工業自動化和醫療設備。
在鴻海發展的過程中,郭台銘始終堅持質量至上、服務客戶的理念。他將公司打造成了一個高效的、全球化的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通過不斷創新和提高效率,不斷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如今,鴻海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服務企業之一,也是蘋果、戴爾、惠普等全球知名科技企業的重要供應商之一。
集團業務
鴻海公司的業務範圍非常廣泛,其中包括消費電子、電腦、通訊設備、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太陽能電池等多個領域。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未來領域也有佈局,加強了對新興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鴻海與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有著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包括蘋果、惠普、戴爾、富士康等等。鴻海公司在全球電子製造業和科技領域擁有重要地位,並在不斷拓展業務範圍和加強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在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和新技術的挑戰。
公司展望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鴻海的股價受到市場供需、公司經營狀況、行業競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鴻海在技術創新、產業轉型等方面加強了投資,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和新技術的挑戰。多家分析機構對鴻海的評級較為看好。曾經在任的郭董,也喊出集團股價至少兩百元的目標價
雖然到現在都還未實現,但未來有沒有機會驗證,就只有時間去檢視。不過雖然在短時間內股價要上功很難,但公司在業務拓展和技術創新方面表現積極,佈局未來產業電動車市場,2022年推動的MIH 策略聯盟推出不到2年,就爭取到100家日本汽車供應鏈廠商加入, 另在今年布局電池產業於高雄建廠,喊出「Made In Taiwan」的「磷酸鐵鋰電芯」,將於2024年第一季量產,將提供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等電芯應用初期導入時的需求,未來發展潛力也值得期待。
致富關鍵
鴻海的股票代碼是2317。近年來,鴻海的股價表現較為波動。2021年股價最高達到134.5元,而作為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先生,個人持有174萬張站集團持股比達12.57%,光以現價104.5股價計算,股票資產達1820億元,另外如果以2022年配發5.2塊現金股利計算,股息可領90億元,是很多人一生中都賺不到的財富,也是多數富豪穩居排名的原因之一。
除了郭台銘的商業成就,他還是台灣政治領域的活躍人物。他曾於2019年宣布參加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但最終敗給了現任領導人蔡英文。在政治上,他主張增加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合作和交流,但也受到了一些爭議和批評。郭台銘曾多次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物之一,他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捐贈了大量的財物給慈善機構和社區組織。
郭台銘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具有敏銳的商業眼光和創新精神,從事多個領域的業務,並且不斷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他在1980年代初開始從事電子零部件製造業務,後來擴展到電腦製造等領域,創辦了鴻海公司,並成功地將公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企業之一。
他善於管理團隊和組織資源,具有出色的領導才能。他注重公司文化的建設和員工的培養,推行“人人是老闆”的管理理念,激勵員工的創新和創造力,帶領鴻海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百萬員工和200多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
他一直保持著不斷進取和擴張的精神,積極探索新的市場和業務機會,並且勇於承擔風險。他在鴻海公司的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積極投資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郭台銘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慈善事業,積極回饋社會。他創建了鴻海慈善基金會,支持多項公益事業和慈善項目,在全球範圍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總結來說,郭台銘是台灣著名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他創辦了鴻海公司,並將其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企業之一。他的創新和創業精神、優秀的領導才能、不斷進取和擴張的精神以及關注社會責任和慈善事業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優勢,使他在商業和社會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他的成功經驗也為其他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啟示。